
证券时报记者 安仲文
在公募产品种类供应不断丰富的背景下,投资者选基的严谨程度进一步提升。产品风格清晰与持仓可预测成为不少资金的选基关键。从吸引资金的角度来看,一些高收益产品叫好不叫座。
公募基金三季报显示,随着医药基金产品赚钱效应持续释放,大量资金在今年三季度涌入医药基金赛道,不少医药基金规模超过10亿元,但不少高收益产品却在吸金上表现平淡,即便拥有领先的收益率与排名,规模体量的竞争却落了下风。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截至2025年11月2日,全市场医药主题基金中业绩最高的产品来自北方一家头部公募,该公募旗下医药主题基金年内的收益率达118%。但根据三季报,截至今年9月末,这只医药基金的规模仅有约5.3亿元。
与之相比,中银港股通医药基金、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安信医药健康基金、宝盈医疗健康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99%、97%、77%、62%、58%,比上述北方公募旗下基金收益率要低,但这5只产品的规模分别达到24.03亿元、83.83亿元、22.76亿元、15.87亿元、16.06亿元。
上述现象还体现在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不同产品上。明星基金经理周思聪管理的平安核心优势、平安医疗健康均是医药主题基金,两只产品的持仓股票高度相似,堪称“双胞胎”产品。Wind数据显示,平安核心优势基金今年收益率为75%,截至今年9月末的资金规模为2.45亿元。相比之下,平安医疗健康基金今年收益率为67%,但同期的资金规模却已跃升到41.52亿元。
类似的情况还有明星基金经理赵蓓管理的两只医药主题基金。她管理的工银新经济、工银前沿医疗基金均重仓医药,年内收益率分别达78%、28%。虽然工银新经济对高弹性创新药的捕捉能力强、收益跑赢工银前沿医疗约50个百分点,但吸金能力却远远不足。截至9月末,业绩更好的工银新经济的规模不足4亿元,业绩落后的工银前沿医疗规模已突破1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现象反映出投资者对产品风格稳定、持仓透明度的高度关注。“在赛道化行情比较显著的市场氛围中,投资者更偏好那些持仓品种透明、风格稳定的产品,这也是今年指数基金产品规模爆发的原因,因为这类产品的可预测性更高。”深圳一位基金人士表示,当前公募行业已进入产品货架品类高度丰富的新时期,产品供给的种类不断增加,投资者可选产品数量众多,使得公募市场的细分化、场景化需求快速爆发,那些持仓风格稳定和透明的产品,更容易在赛道化行情中成为资金申购的首选。
华南地区一位基金销售人士认为,面对几只同类产品或同一基金经理所管的多只产品时,投资者往往会关注连续性和透明度,尽管几只产品的持仓品种相似,但往往倾向于持仓品种可预测的基金,尤其是被基金合同强制约定的行业基金,相比于业绩指标,可预测的基金持仓成为吸引资金的关键要素。



发表评论
2025-11-03 07:31:1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