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开始推出“开门红”产品,从产品设计看,更多地向浮动设计的分红险产品转型,即“保证收益+浮动分红”。分红主要来源于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盈余,尤其考验险企的投资水平和经营能力。
目前,保险预定利率已连续三年下调,今年正式启动动态调整机制,当前预定利率是近20年最低水平。普通型产品从3.5%降至2%,分红型产品从2.5%、2.0%降至1.75%,分红型预定利率降幅较普通型更小,具备相对收益优势。

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及总精算师孙汉杰接受记者专访表示,参考海外寿险市场经验,美国、日本、英国等保险市场在利率下行期均加强了各类利率敏感型保险产品的推动,扩大分红、投连等浮动收益型产品的占比来降低利率风险。
产品结构重点转向分红险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已进入1字头时代。连续三年,保险预定利率下调,前两次降幅都是50bp,今年又下调了25pb。其中,普通型产品从3.5%、3.0%、2.5%降至2%,分红型产品从3.0%、2.5%、2.0%降至1.75%。
据了解,今年正式启动动态调整机制,当前预定利率是近20年最低水平。早在2024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首次提出建立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今年1月正式启动,预定利率研究值结合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每季度发布一次。
为了在低利率时代破局,考虑“净息差”的同时又要实现保险产品销售,大型保险只能各显神通,在分红险的产品设计上花费更多心血。
比如平安人寿最新推出的两款分红产品——“御享分红终身寿”和“御享金越年金”,这两款产品含分红的利益最早在第5年超过所交保费,之后持续不断增长,其中御享金越年金还提供了多种年金领取方式。又如友邦人寿推出保额会长大的“盈如意”,分红再投保,将保障杠杆回到一年多以前,相当于盈余自动加保重疾产品。
平安人寿总经理助理及总精算师孙汉杰接受记者专访表示,险企产品结构重点转向分红险受到利率走低等多方面影响,定价方面分红险预定利率降幅相对普通型更小(少25bp),还能够提供长期保证收益且收益具备一定成长空间,经济周期的波动变化也让保险行业更加重视资负匹配,以降低利差损风险。加上市场对分红险产品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因此多数保险公司已将分红型产品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
记者获悉,因海外市场更早经历了利率下行周期,友邦保险在分红险方面的尝试比较早,今年初友邦人寿分红险产品的占比已经达到80%。近期友邦人寿上线的一款名为“传世颐年”的养老保险,就是“终身寿险+浮动分红”,并按第三版生命表计算。
投资能力尤受考验
“参考海外寿险市场经验,美国、日本、英国等保险市场在利率下行期均加强了各类利率敏感型保险产品的推动,扩大分红、投连等浮动收益型产品的占比来降低利率风险。”孙汉杰表示,长期看,经济周期、市场利率、投资市场等均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而当前推动浮动收益的分红产品更加契合行业的发展。
分红险包含保证收益部分和非保证红利两部分,保证收益类似于传统寿险的保障功能,这一设计能有效分散保险公司的负债压力,降低长期利差损风险,同时避免利率上行期可能出现的退保风险。
不过由于非保证红利是浮动收益,每年都可能波动,主要来源于 “利差”“死差”和“费差”,即在投资收益、保险赔付支出和费用支出三方面的实际经验和假设之间的差额。从构成比例来看,利差通常是分红盈余的主要来源,因此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和经营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鉴于此,投保人选择分红险不能只看演示分红率,毕竟分红不是保险公司简单的“让利”,而需要综合考虑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投资实力、历史分红表现、风控能力和信誉度等。
如何保证分红实现率?
目前,为了避免保险公司单纯设置过高的演示分红率误导客户,我国监管层已于2022年取消了分红演示的最高一档演示,并要求保险公司公布分红实现率。同时,根据监管规定,保险公司每年可分配盈余中至少70%必须分配给客户。
记者获悉,一些大型保险公司率先披露了过往三年的分红实现率,其中友邦保险甚至披露了连续10年的数据。分红实现率的背后,正是险企投资水平和经营能力等核心的体现。
当前,保险资金运用面临量、价、期、险多重挑战。“量”即优质资产荒和险资运用规模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价”即收益率下行与负债成本边际变化缓慢之间的矛盾;“期”即久期和收益间的平衡;“险”即利率下行对偿付能力造成多重压力等。
因此,平安等险企频频加仓高股息等具备稳定现金流、匹配长久期的红利资产,并建立了“战术仓、情景仓、战略仓”的组合管理框架,兼顾短、中、长期的投资目标。
但除了投资能力之外,孙汉杰认为,保险公司还须具备先进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专业的分红政策制定能力、系统化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创新的资产负债联动能力等。具体包括:
1.先进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在新产品开发时,对于定价利率风险制定了明确的准入要求和计算规则,从源头将利率风险降低。
2.专业的分红政策制定能力:在确定分红产品客户红利水平时,将综合考虑分红账户资产负债状况、资产配置策略、过往及未来预期投资收益水平、分红未分配盈余情况以及竞争性等各项因素;在确定红利水平时,还将对其进行可持续性和敏感性分析,确保分红水平的稳定、持续和合理性。
3.系统化的风险管理能力:通过良好的公司治理架构,将风险控制措施嵌入产品设计、定价、承保、投资、再保险等每一个业务环节,确保公司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始终保持财务稳健和极强的抗风险能力。
4.创新的资产负债联动能力:平安人寿成立了资产负债联动项目组,从组织架构、指标体系、资负模型等方面全面提升公司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强化利差损管理,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确保公司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发表评论
2025-11-14 02:30:33回复
2025-11-14 09:32:56回复
2025-11-14 04:09:3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