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投顾许森在近期市场分析中指出,市场反弹很快就会到来,而且会一直持续到12月中旬。一年前的11月22日,也是周五,市场出现了一根大阴线,跌破了3300点,形势看似十分严峻,然而很快便迎来了反弹,一直持续到双十二,指数反弹至前期高点,随后又一路下行,再创新低。这与当下情况是否极为相似?这仅仅是巧合吗?请记住双十二这个日期,它马上又将出现。
前年的2023年,市场指数表现不佳,但那一年从9月到12月,却是超短选手的专属舞台,甚至可以说是一轮超短牛行情。经历过这段行情的朋友应该还有印象,2023年11月底到12月中旬,市场情绪处于极度亢奋的阶段,当时的短线选手们已经看不上主板的小阳线,而是追求北交所的加长版行情。主板需要10天才能完成的走势,北交所仅用三天就能完成。中证1000指数能够反映A股中小盘的整体表现,也可以用来观察这轮超短行情的变化。从图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正是从2023年12月12日开始,中小盘股票开始走弱,到2024年2月3日,整个指数已经从6091点调整到了4177点。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各种原因以及中字头股票的稳指数动作,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市场的真实情况。但从趋势角度来看,2023年12月12日也是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天起,指数正式跌破了2020年9月以来的低点,1月初的反弹又遇上了前期的压力位,随后便开启了多年来最黑暗的1月行情。
再来看2022年的12月,那一年指数的表现也较为一般,从8月到11月,指数被60日线压制了整整4个月,整体呈现偏弱态势,直到11月28日,指数低开高走,一路冲破了60日线,反弹到12月16日,但很快便遭遇了一根大阴线,等到2023年1月才再次突破,走出了一波春季躁动行情。
再说2021年,那一年的情况就更加典型了。很多人的痛苦也是从2021年12月开始的。2021年11月29日指数低开高走之后,指数在12月13日冲高回落,随后仅用了4个半月,指数便从3700点一路下跌到了2863点,那些蓝筹白马股和新能源股票成了多少人的痛?

回顾从2021年至今,这几年12月的行情似乎都有一个规律,大家是否发现了呢?每年11月底到12月中旬,市场表现都不错,但为什么到了12月12日前后,行情就会出现拐点呢?原因或许就在这轮行情的核心逻辑――博弈。每年12月中旬都会召开重要会议,大家可以看看会议的结束时间,与2021年以来每年12月行情拐点的时间是否完全一致。我们的市场一直都有这样的规律,在重大事件之前,市场表现通常都很稳定,但等大事落地之后,市场就不那么乐观了。每年12月的大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2月是一个关键节点,既要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又要规划下一年的工作。就拿去年来说,当时提到的消费、科技反内卷等概念,完全主宰了今年大部分的行情。所以每年从10月底到12月中旬,市场都会围绕大会进行博弈,等到大会结束就会迎来预期兑现。
那么接下来这一轮反弹我们该如何把握呢?关键就在于你认为大会将会提到哪些方向。这几年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产业重点方面,2021年和2022年提到的是数字经济新基建,也就是AI应用和算力。那时候炒作算力和现在还不一样,炒作的是国资云概念,也偏重于AI软件。等到2023年和2024年,进一步提出要发展心智生产力,其中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就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毕竟我们的基础是制造业,所以这几年从12月到次年2月,AI应用都被反复炒作,这就是产业层面的逻辑。另一个变化是消费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从2021年的惯例提及,到2024年被列为首要任务,只有消费真正恢复,才能说大环境真正好转。今年已经采取了不少行动,明年还会有更多措施来刺激消费。其中有一点就是要有足够好的产品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就像这几年的智能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优势还是挺多的。就比如我这两天开高速,使用支架确实很方便。随着AI的发展,接下来会不会有更智能的产品出现呢?比如AI眼镜,这两年行业已经在不断成熟,我用的这个就感觉挺方便的。现在就差一个爆款产品,就能激活市场,比如更智能的机器狗等,这些都能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所以去年12月才提出要搞首发经济。
最后做个总结,下周市场将进入一轮反弹周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大会结束。在这期间,市场的博弈核心就是大会可能提及的行业。从目前来看,AI应用是绕不开的方向。



发表评论
2025-11-24 13:01:57回复